“强迫”信徒热忱听道的艺术

◎苏仁发

(续……)

改变概念性语言成为图像性语言

Graham Johnston在他的著作“Preaching to a Postmodern World: A Guide to Reaching Twenty-first Century Listener”一书里提到字面词语是现代时代的特征,而在后现代时代里图像性语言比文字语言更突出。Johnston研究图像性的独特性:“图像性语言留给听众的不是编排整齐的想法,乃是“印象”。图像性的作用是让听众自己诠释。”对后现代时代的人而言,视听已经成为“家常菜”;透过电视、电影、电脑、手机、相机等,今日的人享受娱乐、资讯、图像性的教学法。

我们可以想象,当信徒听道时,除了讲员之外,却没有更换的讲台布景、没有音乐伴奏、也没有专业艺人,他们有何感觉?信徒有看到同样的一个人、同样的声音、同样的讲台布景、讲道只是字面解释。难怪信徒听道之注意力那么短暂,尤其是他们所听的是绝对性的神学概念、神学术语或者一些”枯燥”的概念,当然会使信徒感到乏味。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可能“强迫”信徒仍要听我们所讲的道,其方法是尽量把概念性的语言改为图像性的语言。

概念性的语言是技术语言,包含定义、神学术语,抽象的解释和论点。概念性的语言好比久旱里的田:裤干荒凉、没有生命、没有行动、没有情感、没有触及五官,与动词和形容词相比更多使用名词或代名词。相反地,图像性语言则会触动信徒的五官,有生命,有行动,有情感,有色彩,有比喻(隐喻),启发信徒的想象力。这种言词,有时其语法不太准确,但是更贴近听众。听众可直接感受信息的影响力,不需要反复去消化它。图像性语言更多使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是听众在脑海里呈现一部影片,就如影片中的许多画面是用来传达资讯,一位讲员最好使用言词制造一些画面,好让信徒不但听道,也能看并感受,他们自己经历或进入讲员所描绘的情景。

撒母耳记下第十七章使用这样的词句:“将众民领归于你,如同新娘回到丈夫那里一样使民众都归顺你。(3节)……戶筛又说:‘你知道你父亲和跟随他的人都是勇士;现在他们心里有苦恨,如同野地里丢崽子的母熊一样;(8节)’……就使有英勇的人、胆大如狮心,也一定会溶化的;(10节)……这样,我们无论在哪一个地方发现了他,就突然临到他,无声无阒地袭击他,如同露水下在地上一样;连他带跟随的众人,一个也不留下。他若收军退到一座城里,以色列众人就要带绳子去、到城那里,将城拉到河里,甚至连一块小石头再也找不着。”(12-13节)拿单先知很有智慧地使用这种言词来责备大卫王,因他在神面前犯了严重的罪:大卫不但与拔示巴犯了奸淫的罪,也犯了杀人(杀了拔示巴之夫)之罪。(撒下12:1-14)

主耶稣也用这种方法教导门徒。祂对那正为生活忧虑的门徒们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牠。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太6:26)。门徒们不用重复思考耶稣所说的话,因为主耶稣所用的言词已经在他们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的图画和一幅关于农夫正勤劳地撒种、收割并收藏在库里的图画。这两幅图画向听众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好让他们感受到上帝的眷顾并供应他们生活的需用,以致他们不用为生活忧虑。若是一个讲员使用这种讲道法,那就会”强迫”信徒专注于他所讲的道。这是“强迫”的第三个艺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