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信徒热忱听道的艺术

◎苏仁发

(续……)

改变讲道的结构——推论式成为归纳式

信徒不能热忱地听道的原因之一是因他们年复一年都听一样的讲道模式。当他们听了千百遍之后,他们都已能背熟牧师将要讲的道,曾经有会友开玩笑说:若是我们的牧师说“这是第三点……”,我们就松了一口气,表示我已进到最后一站。尤其当他说“愿神帮助我们遵行祂的话”,那就是我们的morning call了。

同样的讲道模式导致听众和讲员自己都感到厌倦,甚至许多时候当讲员评估自己的讲道时,他会感到厌倦,因为年复一年他都使用同样的讲道模式,没有更新;年复一年他也看到自己的会友无精打采地听道。他可能作了一些更改,即在表达和内容方面的更改,但其结果大同小异。其实能使信徒感到不一样的乃是讲道的结构,当讲员更改讲道的结构,信徒就会感觉到有新的信息。

后现代的社会反安逸,人们对过去对称的、古典的和宏伟的建筑风格感到厌倦了,他们更喜欢风格平实的建筑。讲道的模式也是如此,听众对年复一年同样的讲道模式感到厌倦了,他们正等待着新的讲道模式,虽然他们自己并不知道到底那个“新”是什么。可惜的是讲员不完全了解信徒的需要,他们依然倾向用同样的讲道模式,及推论式的讲道,其格式之一是“三点式”的讲道法。

我们知道基本上讲道有两种结构:推论式结构和归纳式结构。推论式结构是把讲道概念放在引言之后,然后讲员开始分点解释;当然不全是三点。这种讲道结构的优点是思路清晰有系统性,从开始讲员已告诉会友讲道的题目,那么他们就等待讲员的解释。然而其缺点是信徒的互动性很低;他们是被动的,无论他们的思想或者情感都没有直接参与在其中。因为起初已把一切告诉听众,那就没有奥秘、没有要等候的解决方法,讲道好比看一部文献片,其结局都已知了;也好比在小孩庆生时先把所有的蛋糕摆上桌了,没错,大部分的小孩就很想快快回家。这种讲道法——在现代的教会讲台中占了主要的地位——很可能使后现代的信徒感到枯燥乏味。

另外的讲道结构是归纳式结构。这种结构式把讲道概念放在讲道的结尾。起先讲员通常发出一个与题目有关的问题,其讲题或者解决方法都还被隐藏着;所以在讲道的过程中,信徒思想和情感不断地猜想其解决方法,但直到讲道结尾时他们才得到答案。这种归纳式的讲道看起来更吸引人,因听众参与在讲道的过程中;他们好像正在看一部未知结局的片子,随着进入高潮他们会很起劲的一直想要看完它。这种讲道法更适合后现代人的想法。

据Eugene Lowny说,旧讲道学典型渐渐地被新讲道学典型所替代,包括从推论式移向归纳式、从修辞移向诗体、从空间移向时间、从字面移向口述、从散文移向诗歌、从热移向冷、从信条移向圣诗、从科学移向艺术、从左脑移向右脑、从论点移向比喻、从直接移向间接、从顺序移向发展、从散漫的移向美观的、从题目移向事件、从解释移向描绘、从点移向记忆、从独裁制移向民主制、从真理移向含意、从报告移向经验;换言之,在新讲道法中,旧讲道法的基本原则,即散漫的、推论式和命题式的,不再吸引现今时代的听众,所以讲员必须养成使用归纳式讲道法的习惯。虽然很不容易改掉旧习惯,但是为了除掉厌倦的感受,去尝试新的方法,也是无妨的。当我们看到其正面的影响后,无疑的,我们将会更主动想要应用它。这是“强迫”信徒热忱听道的第二个艺术。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