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梓,现年82岁,山东安丘人。1987年,他带着太太王秀美和三儿一女,到沈阳的东陵区定居。张家拥有一片菜田,自力更生,生活知足常乐,称得上是「小康之家」。
他从本想运菜去城市,每天都要走土路,路面常是凹陷不平,真是辛苦难行。他见状便兴起「为民修路」的念头;带着三个儿子,推着手推车,去河边装满小石子,把凹陷的路面铺平,让车辆通行无阻,博得乡民的赞扬。大家受感动,开始主动地前来助他一臂之力。
后来,他送菜的地方越送越远,他「修路」的范围也跟着扩大了。
有一天,他看见一辆大卡车侧陷在公路的凹洞里,车上所载的「废铁品」散落满地。路人都围着看热闹,其中有一班「恶少」还想要趁机「哄抢」一番。张作梓决定要帮助卡车司机脱离这困境,首先阻止了那班想要「哄抢」的恶少。接着他接了一辅「电动三轮车」,把满地的「废铁品」分几批运送到附近的「废铁回收店」去,完成了这次的「善后」工作。
卡车司机拿出200元人民币,表示答谢张作梓的「爱心相助」。但是,张坚决地谢绝了,随后,张又回家用「人力车」载来了沙石、水泥和铲子,到原先「陷车」的凹洞处,把「它」填平了。他用「人力车」当成「路障」挡在坑洞的前面,免得后来的车辆「失足」。他自己便坐在路障旁边,直等到水泥全干了才离去。他真是一个「好事做到底」的人!
有位记者访问他,说:「沈阳到处是路,每天都有坏损的地方。如果您天天都这样修补的话,您老人家能干得过来吗?」
「能。如果我能够替自己所居住的沈阳,做出一些好事,我的内心便舒爽得多啦!」张作梓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来回答。
「张老伯,您无私奉献的精神可真感动人。您不愧是一位现代的愚公!我们应当多向您学习呀!」这位记者起立,向张老伯致敬,紧握住他的手很久才放下。
圣经说:「你(慈善)的事行在暗中,你父(上帝)在暗中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