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神学院委身于“为荣耀上帝而训练耶稣基督忠心仆人,去建立教会,奋得万民,做主门徒。”问题是,神学训练真可使人做主门徒吗?再问,新神是否在训练门徒栽培者去使万民做门徒?
本院的支持者,尤其学院的资深领导层,向来关注上述问题,因为这与本院的创建与使命关系密切。以下我建议从三个角度进行思考:一、定义:神学是门徒训练;二、过程:神学训练为门训的行动;三、目标:神学教育为教会及宣教深化门训。
定义:神学是门徒训练
神学是忠心地按照上帝在基督里的启示进行思考、讲说并生活的实践;而门徒训练是基督徒跟随耶稣基督的生命样式去思想、说话并生活;如此,神学可说是门徒训练的一种样式。
这一点可以从保罗对以弗所教会众长老的临别之言(徒廿18~35)加以理解。保罗敦促他们要不断实践以基督为中心的信仰,效法祂的榜样,全新学习神的话语(徒廿20~21、32)、追求成圣生活(徒廿18~19、33)以及彼此服侍,且要辛勤工作以供应有需要的人(徒廿34~35)。
从使徒带领的教会,我们看见神学是在门徒群体中成型的。门徒的思想、言语和生活,都按着基督为中心的信仰而彼此相爱,并互相服事。换言之,我们不可能独自实践神学。反而,透过与其他门徒互动,就是那些与我们共享同一使徒传承的信仰的人,我们方能准确地思考上帝及真实地讲论上帝。
过程:神学训练为门训的行动
故此,神学训练有着严谨门训的功能,正如我们从门徒亚波罗的事奉生命所见一样。《使徒行传》提及“有一个生在亚历山大的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了以弗所。他很有口才,擅长讲解圣经。”(徒十八24),而且“在主的道上受过训练,心灵火热,很准确地讲论,并且教导人关于耶稣的事”(徒十八25上)。显然,亚波罗曾在教会中接受门训,以致他的恩赐被发掘,也有发挥恩赐的机会。不过,这里加上一句附注:“但他只晓得约翰的洗礼”(徒十八25下)。亚波罗历来被视为使徒教会中能言善辩,又大有能力的讲道者和教导者,可是他却无法将福音传得完备,这是何等可惜的事。
一对敬虔的基督徒夫妇,百基拉和亚居拉,参加了亚波罗讲道的那所会堂,他们“听了,就把他接来,把上帝的道更准确地向他讲道”(徒十八26)。这里提及“更准确地”,意味着亚波罗本来就教导准确;但也表明了门徒训练必须确保基督徒的教导要准确、完整并忠于上帝全备的话语。
目标:神学教育深化门训
早期近东的教会牧者、教师和领袖(也被称为“教父”),会经常聚首来制定基督徒信仰的核心概念,捍卫正统信仰以驳斥异端,并且借着言语行为向非信徒宣讲福音真理。这一来,门徒必须掌握神学知识,为要有效地传讲上帝的话语。
然而,塑造西方思维的二元化世界观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神学教育的路线。在其影响下,我们采取分别对立的方式看待灵与体、圣与俗、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科学与神学等关系。如此分割式的思维导致现代神学教育沦为对上帝知识纯学术的追求,而不是认识并遵行活出上帝话语的门徒生命。如此的教育取向导致近代教会与神学在各个层面上出现冲突与分裂。
如何让神学恢复为门训?在不同的社会处境中,神学教育者、学者、讲师、牧者及教会领袖们可以群策群力,重建神学教育的架构,确保门徒训练在严谨的学术及火热的灵性中延续,为要建立教会、拯救灵魂、并使万民做主门徒。本院从1952年成立至今,就是为落实“门徒训练为神学实践”的使命。
请为我们祷告,并投入这严格的神学门训之行列。
新加坡神学院院长
谢木水牧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