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督徒从信主进到属灵的成熟是一段漫长痛苦的过程,其中可以用“何时”这两个字来形容。“何时”可以代表双层意义:第一表示“时间”;第二表示“状况”。如果问:“我们什么时候吃饭?”回答可能是确定的时间,如:“十二点”,或者“等一下”;但也可能表明某种情况:如“洗手后,就可以吃饭”,或“肚子饿了,就可以吃饭。”同理成熟可能是指“年龄”,但年龄也不够表达成熟的意思,因为成熟是“超越年龄”的。因此如果我们将成熟划成一图表,往往并非直线上升,因为有人永远长不大似的, 有人早熟,但有人迟熟, 甚至永远不会成熟。“成熟”是一件令人难以解决的“客户”,却值得每一个人探讨,尤其身为基督徒更当成为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本篇专栏的主题不是专注“年龄的成熟”,而是“某种状况”的成熟,为要探讨为什么一个人年龄已经达到成熟的阶段,然而不但他的“人格”和“性格”未见成熟,甚至他信主的“灵性”至今也未见成熟,究竟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状况呢?让我们究其原因吧!
第一,最明显的原因是没有“成熟的智识”:
当一个小孩作错了事,我们会认为“他还小,不懂事”,所以就原谅他。因为我们认为他还有许多时间和许多事情需要学习。但当这孩子长到某一段年龄时,他应该懂事了,应该长大成熟了,不应该像以前年纪小的时候的表现了,他要学会负责任和尽本分了。因此,成熟的第一要素是“智识”,长了智识就会成熟。
第二,因为以 “自我为中心”:
单单有智识是不够的,许多人学习了不少智识,却仍是不成熟。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些人,虽有高深的智识,却仍是不成熟的人,不但性情暴躁,与人相处产生许多困难。当一个人的情绪超越了理性时,便会手足无措,这种情形常发生在孩子的身上。若一个人的行为仍像个孩子,我们称之为“不成熟”,此为不正常的发展,因他以“自我为中心”, 自顾自己,从不想到别人的感受,由於自私自利,也造成对别人的伤害,甚至破坏法律,犯罪作恶,成为社会的败类和人类的垃圾。
第三题,因为“毫无伦理道德的敏感性”:
通常一个人的道德观建立在三种的哲学基础上。第一种是“自然主义”:认为宇宙受自然律统管;第二种是“人文主义”:认为人类是至高无上的;第三种是“神论”,就是建立於自亚伯拉罕之神延伸至基督是救主的系统神学之上。基督徒相信人是照神的“形像”所造,就如奥古斯丁所说:“为祢名的缘故,祢创造了我们,因此除非我们的心安息在祢里面,否则我们的心永远得不着真正的安息。”
第四,因为“对属灵事物缺少觉察度”:
可惜极大部分的心理学家不信也不承认神存在的事实,然而经历世代的见证说明了,人与神交通如同人与人交谈那样真实;神的直觉如同生理上的直觉那样真实。虽然可能无法用科学方式来证明神,但科学却无法否认神。我们只能证明属灵的定律与管理生理的定律是不同的。此引出了一个成熟的要件,若是神是真实存在的,那么认识神也是成熟的一部份,这是无可争论的事实。
可惜极大部份的心理学家不但不承认神的存在,这是极其不幸的,他们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智识的有限性。但心理学家所使用的是属於科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只适用於生理的情形,不适用於人性及对超自然的瞭解,所以他们只是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争辩了。心理分析专家杨格指出心理学家的弱点, 你自己可以未曾经历过神,所以不承认神的存在,但基督徒却说:“抱歉得很,我曾经历过神,所以我肯定神是存在的。”那么这就成了永远争论不休的话题。
要否定一件事的存在与否,必须先瞭解事情确切的真象,才能断言否定的。有句格言说得好:科学家在其所确定的事上,往往是正确的,但在其否定的事上,往往是错误的,因为人不可能否定一切事,除非他有全备的智识。遗憾地说,心理学家否定了神存在的事实,他们却不承认他们没有全备的智识。如此一来,心理学家将自己与基督徒生活中最可贵的一环内涵隔绝了。若属灵的事实是不容否认的,那么对於属灵事物的瞭解应该包含在“成熟”的範畴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至此,我们已经举出四项“成熟”的因素:智识、对情绪的控制性度、对伦理道德的敏感性、及对属灵事物的觉察度。我们应视人为一个“整体”(Unity),而不是“部分”(Partial)。如果一个人在以上任何一方面不够 成熟,那么无论他在其他方面有多成熟,仍是个不成熟的人。
在美国,谈论“成熟”是很时髦的话题, 许多人,特别是对於心理学懂得一点点的人,都喜欢发表“成熟”的高论,其实有多少人真正懂得“成熟”的意义呢?连真正的心理学专家所论的“成熟”,非常可能还不是真正的“成熟”,除非他把“属灵”的真义认识得透测。既然“成熟”必须包括了对属灵事物的考察、研究和真正的瞭解,我们无法真正接受并期待从心理学找到“成熟”的完全定义,这是必须强调的事实。
如果我们追求“成熟”,就必须要看那些属灵人的表现了。圣经不知列出多少伟大的属灵人,都是成为我们“成熟”的例证。尤其使徒保罗曾劝勉所有基督徒要追求“成熟”的经文,更不可加以忽略。他说:“所以我们不要再做孩子了,要努力进到成熟的地步。”在以弗所书4:13-16的经文中告诉我们“成熟”的进阶:
⑴ 在情绪方面包含了“认识自己”;
⑵ 在道德方面包含了“瞭解他人”;
⑶ 在属灵方面包含了“认识神”;
⑷ 在全人方面包含了“效法神”。
保罗在以弗所书中所用的词彙:“TELIOS”在希腊文有三重的意义:第一,是指“目的地”(Destination);第二,是指“成熟”(Maturity);第三,是指“完全”(Perfectness)。
主耶稣曾用过这个词彙,就是在马太福音五章四十八节:“你们要完全,正如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这里的“完全”是指“神的本质”(divine attribute),圣经RSV版本的译法是指“成熟”(maturity),如同保罗所说:“我不是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乃是要竭力追求,达到成熟的地步,如同基督耶稣完全成熟的样式。”因此“TELIOS”有双层意思:一是指“神性的完全”,另一是指“成人的完全”。卫斯理约翰(John Wesley)在他的信仰告白中说: “一个基督徒在言行上仍会有许多缺点,重要的是发现了自己的错承认自己的罪,马上向神说:“求主赦免我的过犯”,并要改过自新,迈向成熟的阶段。很明显地,我们需要圣灵的帮助,不但拯救我们脱离一切试探,更重要的是眷顾我们脱离一切罪恶,殷勤不可懒惰,靠主能力勇往直上。
最后,我们常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成圣是“现成”的工夫,绝对不是一步即成的事实,我们必须有“动态”的成圣观。成圣的起点是“重生”,是一件永远不可能毕业的课程,我们都是前往“成圣”的属天客旅,只有当我们抵达神的国时,才会得着“完全的成熟”,这就是希伯来书第十一章中所论的“未得”,“要得”,“已得”和“同得”的秘诀。我们一天比一天距永远的家乡更近一步,我们必须一天比一天更加成熟,成长的过程依照我们内在的生命,求神每日不断更新我们,直到我们有一天面见祂的时候,必能完全像祂。(约壹3:2)啊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