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云
人死于习惯——黑格尔(Georg Wilhelm Firedrich Hegel,1770 – 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这句话怎么理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攻入比利时时,一天,一支部队抓到一个嫌疑犯,被怀疑时德国间谍,平托上校对嫌疑犯进行了审问,尽管嫌疑犯的一切回答毫无破绽,但是上校凭多年经验仍感到这个嫌疑犯非常值得怀疑。他决定从语言入手,寻找破绽,因为这一地区的比利时人都讲法语,如果这个嫌疑犯是德国间谍,不管他对法语的掌握程度多高明,作为母语的德语最终还是可能流露出来。上校开始了他对嫌疑犯的语言测试。
首先,他让嫌疑犯数一盘豆子。因为当地人在说“72”时是不用标准的法语,而是一个专门的方言音。但是,嫌疑犯在数到“72”时,清楚地发出了方言音。这样,上校的第一次测试失败了。
第二次,上校决定在晚上进行测试,因为当一个人在刚睡熟时,思维还不完全清醒,有可能在这时不小心说出母语。晚上,当嫌疑犯睡着后,上校命令人在门外放起火来,有人在门外用德语告诉嫌疑犯着火了,但嫌疑犯没有任何反应。上校的第二次测试又失败了。
第三次测试是在审讯中,上校用德语告诉旁边的人说,这个嫌疑犯在第二天就要被处决了。但是,嫌疑犯似乎什么也不知道,一点惊慌恐惧的表现也没有。上校的第三次测试又失败了。
第二天清晨,嫌疑犯被带进上校的办公室,上校装作正在看一份文件,看完后拿起笔在文件上签了字。然后,上校抬起看看嫌疑犯,平静地用德语说道:“好了,一切清楚了,你现在自由了!”这时嫌疑犯长长地输了一口气,像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仰起脸露出了愉快的神色,然后开始往外走。但他立刻警觉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可是一切都晚了。
德国间谍的失败不是因为他的意志,而是由于他的潜意识,他无法对抗深藏在潜意识内的巨大惯性。所以黑格尔说:“人死于习惯。”(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第171页)。
惯性思维是一种非常强大的保守力量,它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它的顽固性,这时一种渗入人之本能的顽症,一种无意识的反应。
热心网友甲的理解:
当一个人习惯于某些事,除了那些“习惯”之外其他“新鲜”的事对他来说也就越发的遥远。而没有那些“新鲜”的事或者行为的刺激,人也就变得越来越麻木,如同死去一样,因为对他来说每一天不过是一种重复。
热心网友乙的理解:
打个比如,我们知道大猩猩高兴会用力捶自己的胸口,有一个猎人用飞刀射它,一个、两个、三个……全被大猩猩接住了,猩猩十分高兴,于是习惯性捶自己胸口,结果刀子在它手里把自己捅死了。
我的理解:我认为深藏在人的潜意识内的巨大惯性是倾向于犯罪(人人都说谎)。自从人类祖先犯罪堕落后,人里面继承和传承了那罪性,罪性是工厂,罪行是产品,人因此倾向于犯罪,习惯于犯罪,罪性的工厂制造罪行产品,名品贪污腐败,种种罪案,充斥市场。久而久之,人人皆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习惯成自然,最终人人死于习惯,如果这一个戴罪之身的罪人没有来一个大转变,人自然而然死于这犯罪的习性。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惟有神的恩赐,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乃是永生。(罗马书 6:23)
罪的工价就是死,做工拿工钱这是必然的酬劳。犯罪的结果是死亡作为所得的工价。所以耶稣基督来到世界上这么宣告:
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约翰福音 8:24)
结论:一个不肯悔改的罪人的习惯就是继续犯罪,直到死且死在罪中!
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使徒行传 4:12)
人要到天上,唯一的道路是从天上赐下来的天梯(创世记28:12;约翰福音1:51),除祂以外,别无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