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教会 – 传扬汉语

三十多年的沉没,不是在人间消失,只是需要大家伸手关注!看到年轻一代,不会讲普通话的华裔,甚至连姓名都不懂,是谁的责任?身为还能讲普通话或是方言的父母长辈,把根留下也留下华夏血缘,世世代代的血缘只要还在世上,就是改名换姓也改不了黄种人的脸和一双和蔼的眼睛。
华语教会,留下的是“某某堂”的名称,至今还有多少的教会牧师、传道人、甚至长老执事能讲普通话?更何况教会事工。几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更多的学习机会。世界各个角落,包括在中东地区已经有不少的商人能讲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虽然他们的招牌写上“中文”,他们也不是“龙的传人”,但他们认识到“语言就是人际的桥梁”,为了更好的接待旅客,自己要掌握了日常能使用的普通话。每次听到非华人能讲普通话,身上的细胞也为此感到自豪,但瞬间也为此伤感。曾经在新加坡听过一句 “不会讲普通话的华人”,新加坡到处都可以听到华人讲印尼话,那就是所谓“不会讲普通话的华人”,没人知道你是那国人,因为脸上刻着“华人”就是脱胎换骨也改不了。
三十年前我进入教会,十年前我开始进入华语教会。本身只读几年中文,在学习华语圣经中, 总觉得中文隐含着上帝的默示,深奥的意义让我受益不浅,使我明白人生的未来, 为谁而活?。再看看世间劳苦人群, 勤奋一生聚财积德, 至终也将名下的财物留给下一代,再多的学识和经验也带不走。了解到教会事工热心服事, 大多数还不能讲普通话, 华语教会信徒大多数是有了年纪的“华人”, 有的能讲普通话, 有的会方言, 但有谁来教, 有谁肯教? 我又到世界各地了解教会情况, 看到印尼华语教会几年来逐渐“衰老”、“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而伤感!自己能力有限,考虑到要更好的在教会服事,就必须先装备自己,因为语言是“买不到”只能靠自己学出来。学习除了耐心也需要有时间,趁着健康,孩子们也可以继承事业,考虑后决定退休,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也能全心服事,这样才能将自己所学的“汉语”和“人生经验”分享给新一代。60多岁的我,读完5年本科后,才开始在教会教导“教会服事日常口语”也教“诗歌发音词意”、“奇妙的汉字”。为了可以帮助更多的教会事工学习汉语,在疫情时刻也创办了BPMP“学习教会服事口语”云端课程,编制教材和印刷教材, 自己先下手教课,在教导和锻炼中培养学员来当助教,目前已经进入了第三年。

我记住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路是人走出来的”,凡事起头难,什么事情都要从自己开始,有开始就有希望的未来。每个学期都有一百多名学员,来自几十家不同教会,在不同的课程里学习。目前已经有不少的学员可以担任教员,这个学期也开始成立辅导小组来帮助各课程的需要,提高学习水平。BPMP虽然没有得到教会和其他机构经济上的帮助,但报名费和学费全免。教员都是学员中拣选的“志愿者”没酬劳也没车马费,从学习中锻炼自己成为上帝所喜爱的事工,认识“施比受更为有福”。这个学期已经进入第三年,这两年来我们只靠着信心和从神而来的力量,不屈不饶地执行课程的使命,无条件不断地“教导、锻炼、培养”不断地培养学员成教员。这样会有更多的教员来帮助教会,推广汉语,传扬汉语。

BPMP课程只是私人平台,能力有限,对教会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印尼有千万的“华夏子孙”,更需要华社机构、企业家领导和理事们,以及各位有责任感的家长,大家一起来关注,一起来推广和发扬,让我们的子孙可以了解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创造出美好的未来。感谢主!

 

雅加达 – 林裕坤

2022年写于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