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力

◎冯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是不少华人都听过,看过,或自己说过的话。诸葛亮“借东风”並火烧曹军,虽然只是个故事,但无妨於其流传,说明风力的伟大。人眼睛所看不见的风,有远超过人的力量。

一个和平使用风力的发明,是风车。英国的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在其巨著中国科技史中,查考风车是中国的古老发明之一。中国北方多旱田,南方卻多水田;种植水稻,需要灌溉。抱甕灌田,固然风雅,固然古朴,卻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困难是发明之母,於是有风车汲水的出现。

访遊荷兰,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风车,点缀在田野间。风车能夠汲水灌田,也可以把低地的水,倒在海里。
风车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使大地显得诗情画意,还有实际的功能。
近年普遍的出现能源缺乏现象。工业国家,本来使用化石燃料为动力,现在不得不另外寻求供应来源。白居易“长恨歌”是说:“上穷碧落下黃泉”,现在“下黃泉”快要有穷了,就要再向上寻求。於是,古老被遗忘的东西,又再变成了新的:使用水力和风力发电。不过,水力发电需要河流,需要一定的倾斜度,才可有足夠的流量和冲力,有许多限制,也要较高的建设成本,並且还影响渔业和环境生态;使用风力,就简单容易得多了。

加利福尼亚州是风力发电最多的区域。据NASA说:那里的San Gorgonio Pass是世界上经常风力最強的地区;因此,建造了许多的风车,在广袤万里的荒漠中,仿佛是树林。还有在芒特足马山地(Montezuma Hills)中,建有最大的风力发电场。风送来,风车就无声的缓缓转动,沒有噪音,沒有污染,卻输送出电力,启动工业,制造产品。不过,这些还是在试办阶段,只供应加州百分之一的庞大电力需要。

想借“东风:毀灭別人的残暴战爭,也是不应该的。不过,风力也有正面的意义。
在沒有机动轮船以前,有效的运输工具是帆船。当“一帆风顺”的时候,大型帆船可以载很多的东西,不仅可以到山穷水尽,陆地无路可通的岛上或別的洲去,而且快捷无比,运送的量也大,全不费力。不过,遇到无风或逆风,可苦了水手,要搖橹盪桨,非常辛苦。所以那多是用奴隶工作。

希腊传统以地,水,火,风,为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层次逐渐升高,风为最高。
圣经中的“风”与“灵”是一个字。先知以西结所见的異象中,神指示他遍野的枯骨,全无生气。神发命令,叫他向风发预言,“气息就进入骸骨,骸骨便活了,並且站起来,成为极大的军队。”(以西结书37:1-14)沒有希望,不能站起来的枯骨,居然成为军队!这是由於灵的力量。
在圣经约翰福音第三章,耶稣与尼高德谟谈话,说到“风随着自己的意思吹”,是指圣灵有更新和洁淨的功能。
人活在世界上年月多些,总难免有悔不当初的时候;只是不能重走过去的路。清夜扪心,歉咎不安,多么希望能夠从新开始?只有圣灵的风,能夠起死人而肉白骨,使人得新生命。这就是重生。

耶稣复活升天以后,留下祂小群的门徒,原是“沒有学问的小民”。照他们的本性,是畏怯而勇於內爭;就是在耶稣复活以后,也是沒有目标,沒有能力的勉強闭门自守,实在看不出有遵行主的旨意,完成主所付托“大使命”的希望。
但是,五旬节到了!(使徒行传2:3)圣灵“风和火焰的舌头”降在他们身上,他们都被圣灵充满,改变成为全然不同的另一班人,仿佛是大能的勇士,敞开门,冲出去,改变了世界。

能源的需要,是显而易见的。航空,海运,陆地的交通,各样的化工原料,都需要石油,才可以使人生活得舒服。这样的结果,随着工艺的开发,自然成为供不应求。世界普遍的能源危机,在地上採掘石油仍然不足,进而在近海採油,甚至因石油资源而战爭,真是不久将临山穷水尽的地步。看来寻求代替的能源,是刻不容缓。新的能源,还要注意另一个几乎同样严重的问题,就是在供应动力之外,还要免除环境污染。
能源何处寻?地下既然不夠,就转而向天了。因此,想到了应用风力,以解決问题。
当然,这使外面想道教会。
今天,腐败的社会,无能的教会,多处显出艰难,用尽人的方法,在筹款,募捐;或讲求人的理论,说什么教会增长,但教会就是不增长!调查作过了,结论是要更新设备,适应市场需要,把教会迁去新开发的区域;教会就是不增长!你可以到人群中去,只是群众不到教会里来。还有更糟的,是在真理上妥协,说人喜欢听的话,扣住了上面来的信息,也就是失去了见证,使教会成为无关紧要。
有人用:“消费者的基督教”(Consumer Christianity)来形容今天的基督教,意思是:付低的代价,保证满意,就像市场是吸引顾客一样。正如主耶稣所说的:起初並不是这样!这种廉价的基督教,刪除了一切得罪人的东西,淡化了信息,不指责罪,沒有地狱,也就不需要有救恩,不需要改变,是不能救人的宗教。
沉闷的局势,所需要的正是风力,改变的能力!像任何的时代,我们需要圣灵的更新和洁淨。也许,今天更是如此。我们向神祈求:风啊,兴起!

来源: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