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福音将主耶稣在地上工作阐明的非常完全:教导、讲道、医病、赶鬼。在太五章至七章是“教与讲”,在八章至九章是“医与赶鬼”。在“登山宝训”中,主耶稣用“言语”彰显属天的权柄。
在“医病赶鬼”中显明属天的能力,两者“言语”和“工作”证实了弥赛亚的身份,尤其是主耶稣所行的神迹,更突出说明了在弥赛亚的国度里,人间一切的眼泪、死亡、痛苦、哭号和黑暗皆会消除,神迹解决了人间的疾苦,消灭了撒但的作为,让人明白在天国里只有无穷的福乐,没有人间一切的哀痛,故当神迹发生时,这是神国的临格,也是神国复现的证明。
在诠释这些神迹之先,下列四点必须特别注意:
第一,这些神迹的目的,不只证明耶稣弥赛亚的身份,也說明祂拥有建立天国的权能(太11:2-6;12:24-28);
第二,主耶稣所行的神迹,为要表达天国里的恩典特征,换言之,这些神迹表示天国里没有这种人间疾苦的存在(太8:1-9:34,参太11:15);
第三,这些神迹并非连续性的,是在不同时间和场合发生的,这是作者在材料选择上故意编整的(例太8:2-4,14-17;9:2-13),旨在指出主耶稣正确的身份及祂降世为人的目的;
第四,马太在编辑福音书的材料时常喜欢以三件事一组,在此他选了九大代表性的神迹分为三组,在第一第二组中分别以两段“作为天国门徒”事件隔开之。第一组,是医病的神迹(太8:1-17);第二组,是能力彰显的神迹(太8:13-9:8);第三组,是复原的神迹(太9:18-34)。以下一一加以说明:
第一组神迹:医治各样病症(太8:1-17)
⑴医治大痲疯(太8:1-4):
在段落上太八章一节是“登山宝训”的结束,在时间上不需要有时间上的连续关系。八章二节的首字是“看哪!”(和合本没有译出)其实是新段落的开始,表示这是独立的故事,是在加利利某城里发生的事(参路5:12)。
旧约传统视大痲疯为神咒诅的病患,这病不但鲜能自医,这病与“死而复活”同样难治,但主耶稣以神的能力医治这样“绝症”,可见其身份乃是神的作为。
主耶稣以“摸”和“我肯”的行动和言语作双重保证,此病必得痊癒(太9:1-8;8:3);随后主耶稣禁止他宣扬主的医治之能,免得当时的人因神迹而跟从祂,非因接受以色列的“弥赛亚”而追随他,可见主对“属灵”的要求,并吩咐得着医治的病患者必须为身体的复原献上“感恩之祭”(太8:4),显出主耶稣成全律法的要求,也满足当时反对祂的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要求。
⑵医治瘫子(太8:5-13):
紧接上文,马太不但见证主耶稣医治犹太人的“大痳疯”病人,祂也医治外邦人的病患为要阐明医治和拯救不但是犹太人的特权,更是恩临万民——什么人也能蒙医治得拯救。
此神迹发生在迦百农,当时是个罗马的防城,故有百夫长镇守城内,其人善待其仆,特为仆人向主求医,耶稣满口答应(太8:7)。最可贵的是这人对主耶稣“遥控治疗法”大有信心,耶稣极希奇他的信心,随即预告天国里的情况,无论何人都可以得蒙神的救恩,身心灵得着痊癒。
⑶医病赶鬼太(8:14-17):
本段是上文的小结,杂记各样奇难杂症在主耶稣手下消失的无影无踪,证实旧约所应许弥赛亚的降临正在应验其间,服务人间所有的疾苦,最难得的是,记载彼得的岳母因害热病而得医治(8:14-15)。彼得本来是伯赛大人(约1:44),已婚(林前9:5),今住在迦百农,此时他的岳母正害热病居在家中,耶稣一进门就“模”她的热病,彼得的岳母立刻得到医治,马上起来服事主。群众看见蜂拥而上,主耶稣只用一句话便治好他们一切的疾病,应验赛五十三章四节的应许:“祂的刑罚使我们得平安,祂的鞭伤使我们得医治。”
第二组神迹:彰显祂的权能(太8:23-9:8)
⑴在自然界方面:
第一组神迹是身体得医治,象征天国里没有疾病的痛苦与灾害,第二组神迹是自然界和创造界的治服:“平静风浪”。
由与那里在海平线下680呎,所以经常发生“暴风大浪”。从迦百农到加大拉地区约12哩,忽然起了“暴风”,是家常便饭的事。在渡船危难之中,门徒叫醒睡着了的主耶稣,大呼救命,主先斥责门徒小信,再斥责风浪四起,一切终归风平浪静。众人希奇主耶稣征服创造界和自然界的权能,他们就将荣耀归给这位“创造主”和“治服自然界的主”。
⑵在超自然界方面:
主耶稣来到格拉森这“鬼地方”(参可6:1),此处犹太人避之惟恐不及,所以多是外邦人居住之处。主耶稣到了此处,二个被鬼附的人遇见耶稣,马上大喊大叫主耶稣“弥赛亚”的名号,这不是被鬼附的人叫喊,而是污鬼的叫喊声,放猪的人只听见猪性发狂,惊动全村的人围观。主耶稣医治释放这两个被鬼附的人,使二千头猪一齐跳下山谷,耶稣此举乃为要留下两样证据:一是二千头猪的死亡”(参可5:13),这是历史的见证;另一是二个见证人(参可5:19),这是活的见证,使坐在黑暗的外邦人有真光普照他们,实在宝贵至极。
⑶在灵界方面(太9:1-8):
离开了加大拉的格拉森,耶稣回到自己的城迦百农。本段的开头原文也有“看哪!”作为启译词,但和合本没译出来。耶稣在一个人家中讲道时,有人本着爱心和信心将一个“瘫子”从屋顶上縋下来。(参可2:4),这是不得了的大事,因为要缒下这瘫子,必须要先打通屋顶,耶稣看见他们如此感人的统力合作和不惜代价的苦心,主耶稣向瘫子宣告“赦罪”和“治病”的双重恩典,证实了弥赛亚降临的救赎大恩:身体心灵都得拯救,成全了旧约和新约的双重应许。
第三组神迹(太9:18-34)
不但身体和心灵得到痊癒,马太将主耶稣救赎的恩典提升到最高境界——复活的身体和生命。
⑴ 顽疾与死人复活(太9:18-26):
九章十八节连接九章十三节的事迹,间中皆有时隔。耶稣正说话的时候,有城中德高望重的管会堂睚鲁求祂医治刚死去的独生女,这人的信心虽不及百夫长,他求主去“摸”,百夫长只求主“说”,但仍不失于有“信”,耶稣也乐于前往(太9:19)。在半路上发生了患十二年血漏病的妇人闪身耶稣背后摸祂的衣衫繸子便得痊癒,实在奇妙。到了睚鲁家中,耶稣斥退“职业丧手”(二人吹手,一人哭手),主耶稣彰显神独一的权能,成全旷世难逢的能力将睚鲁的独生女成为从死里复生的见证人(太9:23-35),使会堂日后必定大得复兴,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四方(太9:26)。
⑵ 瞎子蒙医治(太9:27-31):
离开睚鲁之家,在回家的路上,可能是耶稣自己的家或是马太的家,在“家”的前面有“特定冠词”——“那家”,众人蜂拥跟去,其中有两名瞎子大喊“大卫的子孙”,可见当时耶稣的名早已甚远广传。根据赛三十五章五至六节的预言,在弥赛亚时代,眼瞎的必重见光明,基於这种认识,所以两名瞎子向主求救,终得主的医治。耶稣再又严严吩咐不要到处宣扬,以免使人误解,耶稣是“神迹的工作家”,因为神迹的目的是叫人认识主耶稣的“弥赛亚”身份,建立神在地上的国度——为传福音救灵魂而行神迹。
⑶ 哑巴能开口(太9:32-34):
耶稣又离开居所出外传道,有人将一名被鬼附的“哑巴”(其实是“聋哑”)求医治,主耶稣将污鬼赶出,可见有些病患真是与被鬼附有关,聋哑马上能听会说,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释放。众人正为这在以色列罕见的神迹感到希奇,法利赛人却因不信就说,耶稣是靠鬼王赶鬼。马太在此并不否认或同意“鬼打鬼”的谬论,却非常强调选民在多项的神迹见证下,仍不肯接纳弥赛亚的事实,可见人“不信的恶心”,导致任何方法都不能接纳主耶稣基督为他们的救主和生命之主的悲哀和痛心。所以“天国”从他们中间被夺去的事实,不是无缘无故及不可能的事实(参太21:43)
结语:
主耶稣用各种各的“言”和“行”证明祂是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祂降世为人的目的为要拯救以色列人脱离罪刑,并在他们中间建立“天国”,这“天国的福音”已经传开了,然而还需要普及万邦万民万民,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这伟大的“救恩”,因此,主耶稣不但拣选十二门徒,并且差遣更多的人出去收祂的“庄稼”。在约翰福音4:35节中使徒约翰强调“庄稼已经熟了,可以收割了”的大使命的同时,马太福音9:34-38和马可福音16:15-16节也差遣门徒要效法祂的榜样——教训、宣讲、医病、赶鬼的神迹,其最终的目的乃以“宣告性”和“证实性”为传扬福音和拯救灵魂的两大路线为主,使人不能不信:“天国已经降临地上”的事实。今日我们当同样以此“天职”继续大使命的路线为主,使福音遍传地极,不违天示,不辱使命,直到我们面见天父的那一日,在祂圣洁的永恒国度中与祂同享荣耀尊贵,直到永永远远。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