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冷眼一瞥

◎陈庆云

生与死,冷眼一瞥…—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

叶芝的墓志铭“冷眼一瞥,生与死,骑者,且前行!”该怎么理解?

晚年的叶芝百病缠身,在妻子乔治•海德里斯(George Hedris)的陪伴下到法国休养。然而最终还是于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曼顿(Menton)的“快乐假日酒店”(Happy Holiday Hotel)逝世。他的最后一首诗作是以亚瑟王(King Arthur)传说为主题的《黑塔》(The Dark Tower),逝世之后,叶芝起初被埋葬在罗克布罗恩(Roquebrune)。1948年9月,人们依照诗人的遗愿,将他的遗体移至他的故乡斯莱果郡(County Sligo)。他的坟墓后来成了斯莱果郡的一处引人注目的景点。他的墓志铭是诗人晚年作品《本布尔宾山下》(Below Bourbin)的最后一句:“冷眼一瞥,生与死,骑者,且前行!”原句是“Castacoldeye, onlife, ondeath, horseman, passby!”叶芝生前曾说斯莱果是他一生当中对他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所以他的雕塑和纪念馆也将地址选在这里。

网友甲理解(一)执着的爱情,生死无谓。

叶芝对茅德冈(Mao Degang),一见钟情,却一辈子无缘。是不是冷眼一瞥和这个有关呢?这应该说的是爱情方面的吧。

1888年,爱尔兰诗人叶芝在伦敦首次遇到了正在探亲的茅德冈,对她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长达一生的爱情追逐和踏上漫长的爱情苦旅。可是茅德冈一直都拒绝叶芝的追求。茅德冈是英国-爱尔兰演员,女权运动家和爱尔兰独立分子,丈夫死于1916年复活节起义,儿子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肖恩•麦克布赖德(Sean McBride),她以拒绝诗人叶芝的追求出名。她回忆道:“他是一个像女人一样的男子,我拒绝了他,将他还给了世界。”

直到叶芝去世,她拒绝参加他的葬礼。叶芝的一生贡献给了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贡献给了诗歌、喜剧,也贡献给了他与茅德冈的爱情。“冷眼一瞥,生与死,骑者,且前行!”这句话的意思也许是在叶芝看来,爱情本身是否获得,已经不重要,因为他已经执着地爱了一生;真理似乎是否获得,也不重要,因为他已经尝尽了追求的酸甜苦辣。对于生命来说,这已经足够了。虽然这句话也透露了一丝无奈,但是不为别的,只为记住自己最初的执着和永恒。也许如此,一切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网友乙理解(二)做诗的人,是捍卫自己是灵魂的骑者,他选择的继续自己的路途,是生是死都在前进。

叶芝是以贵族立场看待生.死,爱情和世界。感觉到他是追求精神和美的永恒,想摆脱死亡的劳累。他晚年的诗作倾向于描绘自己关于时间流逝、逐渐衰老的经历和心绪。韵律感强烈,充满柔美、神秘的梦幻色彩;这墓志铭诗表现出一种忧郁抒情的氛围。

我的理解感言

冷眼一瞥的意思是用冷淡的态度短时间地大略的看了一眼,我认为人生很多事,包括爱情,亲情,友情都可以看淡看轻,唯独生死是大件事,千万別看淡看轻,恰恰相反,每个人对生死大事,绝对要大大看重。人生天地之间,生死乃大事也。在宗教看来,死是别样的生,生是别样的死。生是庄严的,死是郑重的,都马虎不得。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翰福音12:24)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翰福音5:24)

人死前基本上是痛苦的、慌乱的、黑暗的、无助的、无奈的!从古至今人最害怕面对的唯有一事——死亡!如果说生是美丽的花之绽放,那么死就是黑色的枯萎之凋零!心中没有依靠,没有盼望,没有信心的人很难在死前保持一颗不慌乱的心!

季路问事鬼神。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但他却谦卑的说不晓得生和死的事。

因为生和死是天大的奥秘,唯独藉着圣经记载和主耶稣基督的启示才能略知一二。但以理书2:28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显明奥秘的事。

不止是人要看重“生”,且要“重生得救”,不止是人要看重“死”,且要还要向罪恶死,向老我死,向世界死。

世上一切宗教论善恶,基督信仰论生死。耶和华神看重生死。

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在暗中受造,在地的深处被联络。那时,我的形体并不向你隐藏。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或作我被造的肢体尚未有其一),你都写在你的册上了。(诗篇139:13-16)

在耶和华眼中,看圣民之死,极为宝贵。(诗篇116:15)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4)

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约翰福音8:24)

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死的毒钩就是罪。罪的权势就是律法。(哥林多前书15:55-56)

总而言之,生时,我要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感恩每一天,死时,我的灵魂要交在天父手中,我的墓志铭才能写上“冷眼一瞥,生与死,骑者,且前行!”

骑白马的勇士啊!(圣经里预表得胜者)要先把马笼头、鞍、轭等装好,然后骑上去,手握缰绳,驱马前进赶路。有一天来到死阴幽谷,冷眼橫眉看到生存与死亡,夸越时间,驱入永恆国度。

(大卫的诗)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直到永远。(诗篇23篇)

当我们跟随主行过人生「死荫的幽谷」时,仿佛宇宙之间只有「祢与我同在」,那时我们将经历与神最亲密的关系:神与我同行,「祢的杖」保护我,「祢的竿」引导我,「我」的眼不看环境,不看难处,单单注目「祢」。但神的旨意不是让我们停留在「死荫的幽谷」,只是领我们「行过」,让我们的生命在「死荫的幽谷」得着更新。因为主耶稣早已「借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希伯来书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