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卷书在古代被视为同一卷书,它们可能是同一个作者撰写的,通常被視為历代志上、下内容的延续。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的内容主要记载以色列主前538年到433年的历史。
这两卷书将我们带回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的时期。在主前538年,波斯王(今日的伊朗)寒鲁士(Cyrus)下诏,命令约五万名犹太人归回耶路撒冷,因为过去在主前586年耶路撒冷遭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摧毁。神并没有忘记祂的百姓,祂带领他们歸回圣城,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中,都以第一人称呼“我”书写的章节,记载了以斯拉和尼希米自己的经历与贡献。
以斯拉和尼希米记载了接连三次重建耶路撒冷的任务。以斯拉记是记载第一批归回的以色列人,他们在所罗巴伯的带领,以及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属灵指导下,重建了圣殿;以斯拉记七章至十章则是第二批归回的以色列人,他们是由文士以斯拉在主前458年带领归回;以斯拉的使命是教导律法,并鼓励百姓忠心持守,带来了灵性的复兴。尼希米记一章至六章记载了主前445年尼希米带领百姓重建城墙的情景;尼希米记七章至十三章则记载了尼希米带领百姓重新与神立约委身,以及他在以色列群体中的一些改革。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架构如下:
- 以斯拉记一章至六章——以色列人第一次归回和重建圣殿;
- 以斯拉记七章至十章——以斯拉教导并建立律法的使命;
- 尼希米记一章至六章有——尼希米带领百姓重建耶路撒冷城墙。
- 尼希米记七章至十三章——带领以色列人与神竖立盟约。
- 以斯拉记1:1-4
主前586年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国破家亡,他们必定认为神已经把他们给忘了。他们唱道:“我们曾在巴比伦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即耶路撒冷城)就哭了。”(参诗137:1) 然而,神却应许他们在七十年后必重返家园。神就激动波斯王塞魯士的心,下令以色列人歸回家园。其实约在150年前,神已经藉着先知以赛亚发出预言,祂将使用塞魯士,感动他的心完成神的心意(参赛44:28-45:5)。不可思议的事竟然发生了,这位异教的王颁佈诏令,释放了被掳的犹太人,归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圣城和圣民”(斯1:2)。正如神所说,为数不多的“馀民” (Remnants), 必肩负一种神圣的使命,重建耶和华的圣殿。果然,神藉着约五万人的“馀民”,虽为贫困所围,也饱受折磨,但塞鲁士却用金、银、珠宝资助以色列人重建圣殿,真是神迹。神以统管万有的手为以色列人翻开新的页章,神并未忘记拯救和成全祂的圣民。时至今日,神也从未遗忘祂的应许,我们若带着满怀的信心去等候祂,祂永远不会使我们失望。
- 以斯拉记1:5-2:63
不幸的是,当他们归回耶路撒冷,才发现圣城已被巴比伦洗劫一空,连贵重的圣器皿也遭掠夺不留一件,甚至有一些被安置在巴比伦的神庙中(斯1:7)。从斯2:64-67和尼7:7的平行记录中,共有十二个领袖的名字,这就代表了全体的以色列民。这份名单告诉我们,神不仅向以色列人施恩,神也向外邦人施恩。返回的以色列人要按家族与圣职加以登记,免得有人从中取利,不按律法行事。尤其祭司献祭的制度,更当谨慎,甚至用大祭司里胸牌中的石头——乌陵和土明加以分辨,这就说明了我们不是凭着遗传,而是靠着信靠与基督的关系,才得以与神亲近,成为神“君尊的祭司”(参彼前2:5-9),成为神的儿女而服事神。
- 以斯拉记3:1-6:22
“祭坛”是圣殿的中心,设在会幕和圣殿中间,以色列人先祖挪亚和亚伯拉罕无论到何地作何事,都必先筑坛为自己献上“赎罪祭”和“感恩祭”。身为基督徒我们蒙召成为神的祭司,也必透过敬拜和献祭(灵祭)表达我们对神的忠诚,让我们在每时每事委身成为神复活的见证人(参罗12:1-2),尽忠职守,活在世间。
圣殿的工程由第二年二月开始(斯3:8),使我们想起所罗门也是第二月二日开始建造圣殿(参王上6:1)。圣殿工程需要监督,年满二十岁可以参与敬拜,年满三十寸可以在圣殿中事奉,但大卫时期则全部改为二十岁(参代上23节至24节)。
今日耶路撒冷也一样不复存在,每一个基督徒则是神的真正圣殿(参林前3:16;6:19,彼前2:5),取而代之成为神的圣殿。
但是当属主的人进行建立灵性和德行的时候,撒但往往不甘心会拦阻我们,这是意料中事。所以就出现了“敌人”,就是犹大以北的撒玛利亚人,他们是犹太人和外邦人通婚的“混血种”, 这些外邦人是亚述王以撒哈顿在主前722年征服以色列北国后,留在当地的外邦人(斯4:2,王下17:22-24)。我们若是忠心进行神的工作,却遇到各样难处和阻挡,无需感到驚讶,这是必然的事,不是一次,而是多次,甚至一段为时不短的时期,但神所赐的大能大力,必能胜过这一切的困难。请看不但撒玛利亚人从中捣乱,连当地的波斯总督和地方长官都来调查究竟是谁授权予他们重建圣殿,因此重建圣殿停摆了十五年之久。感谢神,直到他们奏告波斯王大流士,建殿工作才再重启(斯5:5)。从此,建殿工作顺利进行,以色列人奋身竭力迎头赶上。环境的优势必须加上人的忠心,神必在各方面必成就祂美善的意旨,为信靠祂的人成就大事。
- 以斯拉记7:1-9:4
以斯拉记第六章记录了圣殿在所罗巴伯的领导下,历经约二十二年的坚苦奋斗,靠着神“施恩的手”和“众圣民的委身”终於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并以喜乐的氛围结束。过后又过357年(这些年间所发生的事记载以斯帖记中), 奉神差遣的文士和祭司以斯拉就登场了。
首先,详细地追溯以斯拉的家谱,直到摩西时代的大祭司亚伦(斯7:1-5)。神为何差遣以斯拉到耶路撒冷呢?他要为神为圣民作何事呢?以斯拉是一位有学问的律法师(斯7:6), 神要带领百姓重新建造圣殿的目的,为要使百姓以合宜的方式敬拜祂,现在是为更重要的目的, 就是神的话语差遣以斯拉。神的百姓不但要敬拜祂,他更要用神的话语教导他们,以便认识神自己并照祂的话语敬拜祂。外在的敬拜礼仪必须与内在的实质相辅相成,才是神真正的敬拜者。以斯拉是神的百姓精心预备的器皿,说明他致力於三件事:
第一,以斯拉自己考究神的话语,考查经文的细节,理解其中的精义,这不只是智力上的锻炼,更是灵性上的追求,为要真正明白精通神的律例。以斯拉有两件事上体现出来:他是绝对顺服神的人,而且是竭力遵行实践神的话。这两者是今天身为传道人和教牧必须身体力行并教导人顺服神的属灵领袖,为信靠的人印上印记,成为奉行神话语的人。
第二,以斯拉是第二批歸回重要团体的人,这段旅程约有1600公里,历时四个月(斯7:9;8:36),一句重复不断的话次:“神施恩帮助的手帮助他”(斯7:6,9,11,28;8:18-22,31),以斯拉是神为这个时刻预备的人,在主前458年来到耶路撒冷为神成全大事,是一个满有神的恩宠和能力被神所用的人。
第三,神按祂永恒的旨意和计划,预备祂的仆人,完成祂所指派的任务,祂不但呼召我们,拣选我们完成个别的使命和角色,更重要的是祂装备我们。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一个真理,一条不间断的线贯穿在所有的事上,那就是神的主权的选择和恩典是永不后悔和实在的,你或许也可以在旁人的生命中看得出来,尤其在以斯拉身上。
- 斯九章五节至十章四十四节
第一,当以斯拉考究和遵行神的律法时,他发现他和百姓首先必须承认自己的罪,因为所有的人都陷在罪恶之中:“罪孽灭顶”(斯9:6);第二,他认同所有神的百姓都犯罪,连他们祖先都不能例外,所以他用“我们”来表达,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人遭受国破家亡和悲惨流亡的境遇;第三,然而神现今给他们怜悯和回复的机会,把以色列的“餘民”带回这一片国土,并感受到外邦波斯王的“恩宠”而感激涕零 第四,提醒百姓从此不该“重蹈覆辙”, 否则能否有同样的蒙恩机遇,这就不一定了。
最后,盼望所有蒙恩得救的基督徒,都能从以斯拉记得到教诲:以“洁身自爱,感恩图报”之心活在世间,成为神蒙爱的子民和见证人,成为万人的祝福而荣耀神。啊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