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云
曾经,南美洲原始森林里生存着一种鸟类,这种鸟全身翠绿,并带有一圈圈灰色纹理,就像一圈圈波浪,因此得名翠波鸟。这种鸟虽然美丽,但它每天忙忙碌碌都在筑巢,因而显得无精打采,很是疲惫。
翠波鸟巢穴唯一特点是巨大,一个个架在树上,场面甚为壮观。但这些巨大的巢穴也不禁让人疑惑,翠波鸟是一种小鸟,体长不过五六厘米,可它们建造的巢穴为什么比自己身体大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一名动物学者做了一个实验。他制作了一个巨大的笼子,并捉来一只翠波鸟观察它筑巢过程。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只翠波鸟只建了一个能容下自己身体大小的巢,然后就停工了。这引起了学者极大兴趣,他又捉来一只翠波鸟放在笼子里,想看看它建房情况。可这一次情况却发生了突变,这只鸟被放进笼子里后,没过多久便开始大力建巢,而原本停止建造的那只也开始疯狂地扩建巢穴,两个巢穴越建越大。几天过后,两只鸟明显疲惫不堪,建造速度放慢。又过了几天,原先送进来的那一只竟然死了,而且这只鸟死后,另外一只立刻停止了筑巢,这些现象真让人百思不解。
学者随即又捉来一只翠波鸟放在笼子里,还如前面发生的情况一样。学者陷入深思,突然明白过来,原来令翠波鸟忙碌不停原因竟是攀比。
这种鸟攀比心理太强,容不得别人巢穴比自己大,一旦发现别的鸟新建“房子”,它便忙碌不停地扩建巢穴… 实验中两只鸟其实都是累死的。
别患上“红眼症”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作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约在巳初出去,看见市上还有闲站的人,就对他们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所当给的,我必给你们。’他们也进去了。约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这样行。约在酉初出去,看见还有人站在那里,就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整天在这里闲站呢?’他们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他说:‘你们也进葡萄园去。’到了晚上,园主对管事的说:‘叫工人都来,给他们工钱,从后来的起,到先来的为止。’约在酉初雇的人来了,各人得了一钱银子。及至那先雇的来了,他们以为必要多得;谁知也是各得一钱。他们得了,就埋怨家主说:‘我们整天劳苦受热,那后来的只作了一小时,你竟叫他们和我们一样吗?’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说:‘朋友,我不亏负你,你与我讲定的,不是一钱银子吗?拿你的走吧!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这是我愿意的。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 马太福音20:1-16)
“在后的”真正原因,是人看见别人得好处就“红了眼”。他们狭窄的胸襟容不下别人从后头赶上了他们,也不容许较后进来的人,跟他们一样好!这种不愿意别人蒙恩的心态,不但使他们的灵性与事奉停滞不前,更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落在许多人的后面去了!
其实,人生也正如翠波鸟筑巢,要想真正获得快乐,活得轻松自在,就不能总拿别人为参照,许多时候自己满意就好。任何人,任何事,尽力就好,努力就够。不必让身体太过辛苦,更不必让心灵装满难过。总盯着别人的生活,会看不到自己的幸福。人不争,一身轻松;事不比,一路畅通;心不求,一生平静。
在这比喻中,那些较后进入葡萄园工作的人,从未跟主人计较工钱的问题。他们只信任主人的公正与仁慈,也相信主人所说:“所当给的,我必给你。”结果他们并没有因在事奉的机会上比不上人而落后,倒因他们信任主人的公义,在较短时间的工作中,获得跟别人相同的报酬。
当心你我心灵的眼睛,是否很容易有“眼红病”?神的家许多潜在的不安,都是由此而起的;常常因别人得好处而眼红的人,应留心主的警告。
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因为我作好人,你就红了眼吗?这样,那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将要在后了。(马太福音20:15-16)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马太福音6:22-23)
省思:我也有眼红病吗?我心灵的眼睛仍保持明亮,还是黑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