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語歌手葉勝欽因罹患多發性骨髓瘤病逝,引起大家重視。1一般人乍聽多發性骨髓瘤會誤以為是骨頭長腫瘤,其實多發性骨髓瘤是屬於血液性癌症的一種,尤其症狀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慢性疾病而被忽略,或經常與老化現象混淆,不易被診斷,像是出現骨頭疼痛、骨折、疲倦無力、腎衰竭、反覆感染等,就要小心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的警訊!
花蓮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臨床病理科主任及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免疫治療科副主任黃威翰醫師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5歲以上民眾居多,男性比女性多2。目前多發性骨髓瘤尚無法治癒,所幸目前已經有不錯的藥物組合,可以使患者維持良好生活。
多發性骨髓瘤典型症狀為:「C、R、A、B」3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通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病變,常見症狀為骨頭疼痛,嚴重甚至會把骨頭吃空造成塌陷,出現病理性骨折。此外,當骨髓空間為骨髓瘤細胞所佔據,也會降低造血功能,引起貧血。或當骨骼破壞使鈣離子游離出來,病人可能出現高鈣血症。多發性骨髓瘤典型症狀為「C、R、A、B」,也就是高血鈣(C)、腎衰竭(R)、貧血(A)以及骨頭疼痛(B)3。
黃醫師表示,曾經收治過1名約50歲男性大客車司機,因嚴重骨髓瘤使得四肢骨頭都被癌細胞吃的千瘡百孔,包括上肢雙臂與下肢大腿的骨頭都斷了,必需放骨釘固定,患者因所無法正常工作,日後也不能劇烈運動,避免頻頻發生骨折。
多發性骨髓瘤不易在早期無症狀時被診斷出來,一般是透過例行性身體檢查發現。隨著檢驗技術進步,都能作為有效診斷方法,目前檢查項目包括血液檢查,如果有懷疑,也可進行影像學檢查如X光攝影、MRI核磁共振,可看到骨骼病變情況。甚至做骨髓穿刺及切片檢查,找出骨髓中是否有異常漿細胞。4
多發性骨髓瘤治療藥物多元,治療主流為「三合一療法」
多發性骨髓瘤容易多次復發,目前仍無法治癒,僅能更新替換下一線的治療藥物,以緩解疾病惡化,延長患者存活期。整體來說,目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藥物包括化學治療、蛋白解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單株抗體與類固醇等類型。目前治療主流是「三合一療法」,分別是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藥物、類固醇合併使用。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治療容易復發,期待新的標靶藥物可以選擇
目前雖已有多種健保給付藥物可選擇,但仍有次數限制與治療瓶頸,多次復發之下,患者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局面。黃醫師也表示,幾乎所有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治療後仍有復發可能,因此,期待有新的不同機轉的標靶藥物可供患者選擇。目前持續研發全新治療方式,例如已經有新一代單株抗體抑制劑、二代蛋白酶體抑制劑等,提供臨床醫師更新的武器,也期待未來這些藥物能獲得健保給付,幫助穩定控制疾病,維持生活品質。
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抗癌之路不是夢!需聽從醫囑,積極接受治療
新藥能讓醫師在臨床治療的選擇具有高度彈性,新型藥物治療除可避免高劑量化療的龐大副作用外,幫助病患預後更好,同時降低疾病惡化或是復發風險,甚至有機會延長患者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5。黃醫師最後提醒,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抗癌之路不是夢,但是需要聽從醫囑並配合醫師,積極接受治療,以及維持良好的自我照顧,才會有良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