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云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 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
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放不下看起来伸手可及的好处、福利,有些人整天绞尽脑汁,荒废了正当的工作;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 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 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 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而把应该舍弃的“坚果”放下。主耶稣警告众人:「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路加福音12:15)。因为「贪婪就与拜偶像一样」(歌罗西书3:5)是魔鬼设下的陷阱。
人类的欲望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但物质却像海水越喝越渴。人类的「文明」程度越高,不必要的东西就越多,真实的生命就越少。今天,我们常常用银行的存款来判断一个人的成就,用物质的丰富来衡量一个人的幸福。但主耶稣却指出,世上再没有比这更致命的错误了,「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路加福音12:15)。生命的价值不在乎暂时拥有过什么,而在乎与生命源头的关系、在永恒国度里的位置。
路加福音12:15-21于是对众人说:“你们要谨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贪心;因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就用比喻对他们说:“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
「田产丰盛」追根究底是神的恩典,但这位财主却因饱足而忘记了神。这位财主财迷心窍,失去了对财富正确的认知,以自我为中心,倚靠自我的财物,只为自我的快乐打 算,结果却充满了有钱人的烦恼:「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 最后,这位财主找到了解决烦恼的方案,决定把原来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他有聪明、有成就、有远见、有效率、苦心经营、未雨绸缪,制定了高枕无忧的计划,周密地考虑了「我的出产、我的仓房、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我的灵魂」,但神的话却像一声惊雷:「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
这个问题也拷问着今天每一个人的灵魂:你一生稻粱苦谋,到底是为谁预备呢? 这个人是有能力的,但却忘了自己并不能掌控一切;这个人是有远见的,但却只为今生筹算。因此,神把他叫做「无知的人」——当他到达了自设的目标,却倒在了时间的终点;当他预备好了一切,一切却换了个主人。
一个 「无知的人」,就是一个想在地上扎根、却把坟墓当作终点的人。「凡为自己积财,在神面前却不富足的,也是这样」,主耶稣用这句话,让众人留心在神面前的「富足」。一个在神面前「富足」的人,不在乎他拥有多少恩典,而在乎他怎样使用恩典。
财主的「无知」不是因为他的「田产丰盛」,而是因为他「为自己积财」,被钱财捆绑,所以不肯「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彼得前书4:10)。地上的越多,天上的越少。如果他能环顾四周,就可以省去许多的烦恼和精力,因为寡妇、孤儿和穷人的需要,都是最好的「仓房」,能使他成为在神面前「富足」的人。
让我们从猴子的悲剧和无知财主的下场,吸取一个教训:该松手时就松手,不单单是只顾今生今世,还要认罪悔改,信靠主耶稣基督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