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治方案

◎黃老師

當年以色列稱為巴勒斯坦,這名稱跟阿拉伯人完全扯不上關係,在公元後135年,羅馬皇帝哈德良平定猶太人革命——巴爾科赫巴革命(Bar Kokhba Revolt),那是猶太人與羅馬帝國最後一次的戰爭。自此以後,哈德良廢除猶太行政省,將以色列改名為巴勒斯坦,這名稱源於《舊約》的「非利士」。並與敘利亞行政省合併,成立新的敘利亞巴勒斯坦行政省。

從哈德良到以色列立國前 (公元後135-1948年),這塊土地稱為巴勒斯坦,當中住了不少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原則上,他們都應該稱為巴勒斯坦人,這好比住在美國的中國人,稱華裔美國人,若果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可以算是巴勒斯坦人,應該稱為猶太人裔巴勒斯坦人和阿拉伯裔的巴勒斯坦人。但聯合國出了分治方案,變成兩個國家,猶太人稱自己那部份為以色列國,而阿拉伯人繼續用巴勒斯坦這個名稱。正因如此,有很多人以為猶太人是空降下來,霸佔別人的土地。

早在鄂圖曼時代,猶大人與亞拉伯人之間的矛盾,日漸白熱化;猶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已經有超過40萬猶太人住在當時稱為巴勒斯坦的地方。在英國管治時,猶太人與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時常發生衝突,為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1947年聯合國提出分治方案,將聖城耶路撒冷由聯合國共管,整個巴勒斯坦分成6個區域,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各佔3個區域,但是3個區域都是彼此隔開,僅僅靠一小段的接觸點進行聯繫,而這些接觸點都是屬於聯合國管理;方案最後決定猶太人獲得56%的土地,阿拉伯人獲得43%的土地,話雖如此,但整塊土地,有三分之一是曠野荒蕪之地,全落在以色列手裡,而且所分的所謂三塊土地,當中有一部份是猶太人在錫安運動向全世界猶太人籌募經費,在以色列所買的土地,對猶太人來說這方案是極之不公平,當時以色列認為應盡快立國,只好答應這方案。

分治方案出爐,阿拉伯聯盟大力反對,企圖獨佔全部的土地,計劃將猶太人全部趕到地中海,不容他們存活,五個阿拉伯國家,就是鄰近四個國家黎巴嫩,利亞,約旦,埃及再加上伊拉克,當時在來往猶太人區的主要公路上已經有戰火。他們認為以一個剛誕生的弱小國家,怎可能勝過五國聯盟的軍事力量呢!

但對猶太人來說,當時的巴勒斯坦,才是他們的祖國,亡國差不多二千年,猶太人無時無刻都希望回到這塊土地,每年的逾越節晚餐後,都會講一句: 「明年耶路撒冷見」。早在1882年,開始第一波移民潮,一直到二戰結束為止,總共有五波移民潮,在這段時期,猶太人已經開在這塊土地進行買地計劃,那時阿拉伯人和猶太人同時住在那塊土地,當時一片荒蕪,馬克·吐溫在1867年遊覽了巴勒斯坦之後,在他所寫的《傻子旅行記》(The Innocents Abroad)一書中,把那時的巴勒斯坦描寫成世界上最淒涼的地方。事實確是如此,當時沿海平原,耶斯列平原,加利利湖一帶,這些地方都是猶太人買下來的,都是蚊蟲滋生,瘧疾肆虐的沼澤地帶,當年的開荒者,不知死了多少人,經過猶太人半世紀的開墾,成為一片良田,因為他們相信,神應許他們的土地是流奶與蜜之地,所以,經過他們的開墾,都成為肥沃的土地。

可惜阿拉伯人拒絕這個方案,他們希望取得所有土地,不希望猶太人成立國家,誓要「將以色列趕到地中海」,在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開始對分治方案進行投票,結果33票贊成、13票反對、10票棄權,最終分治方案通過了,但阿拉伯國家卻表示此決議無效,誓要以武力阻止這個猶太國家的成立。理由是迫害猶太人最大的是德國納粹主義,這個罪過為什麼讓阿拉伯人來背,為什麼不在德國境內,劃一片領土給猶太人建國。但筆者最不解是,阿拉伯人為何會認為巴勒斯坦地是屬於他們的呢?事實上,當時巴勒斯坦不是一個國家,是由英國託管;再說更早,在鄂圖曼時代,猶太人是用真金白銀買下土地,為什麼阿拉伯人反而說是猶太人趕走他們呢?當時五國聯盟不贊成分治方案,發動獨立戰,呼籲阿拉伯人離開,到約旦那邊避難,待戰爭結束後,再凱旋回歸;怎知阿拉伯人此去,再也沒有回來,一直在約旦成為難民,而五國聯盟,也不想解決這爛攤子,甚至將他們成為棋子,作為繼續攻擊以色列的借口。結果巴勒斯坦地的阿拉伯人至今仍然未能成功立國,兩者關係仍然僵持和緊張。

以色列立國超過七十年,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這正應驗聖經的預言,這是神的計劃,筆者在以色列25年,體驗到有一隻無形的手一直在保護以色列,雖然在以色列經常有戰火,但卻感到這是世界最安全的地方,正如一首主日學詩歌;有主在我船中,我能笑於暴風。在這動盪的世代,唯有在神裡面,才有靈裡的平安!

来源:真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