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先知系列——撒迦利亚书简介(1)

撒迦利亚的名意是“耶和华记念”,此名字在希伯来人中非常普通,在旧约圣经超过三十多位。撒迦利亚是易多的子孙,易多是众祭司首领中的其中一位。公元前536年他与许多余民回返耶路撒冷,在尼希米记12章4节和以斯拉记5章1节记载这件事情。

撒迦利亚是一位祭司,也是一位先知,他年轻尚轻就开始传讲神的话(亚2:4)。根据撒迦利亚书的记载,他事奉的时间大约二年,那就是公元前520-518年。撒迦利亚岁数超过五十多岁,在9章至14章他曾提到雅完 (希腊),雅完是在公元前480之后才出现的国家。比起哈该先知,他年纪较轻,哈该先知曾见过原先的圣殿(该2:3), 但撒迦利亚却没有见过。根据哈该书的记录,哈该先知的事奉时间仅有四个月,而撒迦利亚先知的时间就较长。公元前537年撒迦利亚的双亲和哈该的双亲随同所罗巴伯领导的第一批百姓,回归到耶路撒冷(尼2;4)。当他长大后,看到当时的百姓对重建圣殿的事工非常冷淡,属灵的冷漠令人担憂,在公元前537至520年这段时间有关撒加利亚的记载被含盖在以斯拉记5章1节至6章22节之中。

公元前536年古列王下了諭旨,让神的子民回归耶路撒冷故土(拉1:1-4),,当时约有五万名被掳的以色列民从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很可能这次的回归行动,是因为先知但以理和以西结的激励,使百姓渴望重新恢复传统的信仰。

一年之后,回归的以色列人打好了圣殿的地基(拉3:11-13),然而他们看见圣城荒芜,外邦人可以随意进出圣城,圣殿便岌岌可危,因此就建筑圣城的护围墙。另一方面,也因建殿时受到撒玛利亚人的破坏,他们为此心灰意冷,因此重建聖殿的事工停了十六年之久。到了大利乌王一世登基,哈该和撒迦利亚先知向百姓及属灵领袖发出挑战,要他们重新建殿的工程,免得夜长梦多使先王所下的諭令作废。撒迦利亚便在大利乌王一世第二年八月开始了他的事奉(公元前520年),经过四年的努力,圣殿终於在公元前516年完工。

在撒加利亚书中,弥赛亚的信息四处闪烁可见,展现许多有关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临的事件,以及以色列人在千禧年国度时的处境。本书有两个主要部份,界线十分清楚和不同,很多学者认为前半部是撒迦利亚所写,后半部则有另一作者所写,因为后半部完全缺少重建聖殿的资料,且其气氛完全不同,当时希腊才是统治者而非波斯,尤其14章是启示文学的材料,通常是指末后的日子而言。然而很多人不同意这种看法,细心研究撒迦利亚两个部份,其实两者都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悔改的必须,耶路撒冷被高举,以色列仇敌的改变,弥赛亚的功能等等,其风格与语法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撒迦利亚书的主题是:“神在世界强权中保守以色列的百姓,世界的强权有一天终必灭亡,而以色列必永远长存,因为他们是神的选民。”

撒迦利亚书对律法中非道德性的观点非常坚持,对属灵的优先次序极其强调,因此他将弥赛亚的国度带入书中当为结论。

()前半部:八个夜间的异象(1:8-23)

通常以色列人记载历史都用以色列王的年号,但撒迦利亚却用外邦国王的年号:“大利乌王一世第二年八月”,显然有意强调以色列百姓已经没有王了,他们被外邦人所统治。这是路加福音21:24所说的是“外邦人的时间”,这也是本书的主题。本书所描绘的“外邦人的时期”很长,从巴比伦尼布加尼撒王公元前605年佔领耶路撒冷直到基督第二次的降临为止。

公元前536年也就是撒迦利亚成书前十六年,波斯王古列下令,让五万以色列人回归耶路撒冷(拉1:14), 他们满怀希望回到应许之地重建圣殿,回来后,隔年打下圣殿的根基(拉3:11-13), 由於撒玛利亚人的反对,加上他们灵性软弱,重建圣殿的工程停了十六年,在这段期间他们忙着为自己建造房屋,追求个人生活的享乐。

当大利乌王接任波斯王的时候,他对以色列人非常友善,这时哈该和撒迦利亚两位先知苦口婆心地劝告百姓趁机建造圣殿,因此建殿的工程重新再次恢复,在四年之内得以完成(大利乌王第六年)。撒迦利亚是易多的子孙,易多是一位祭司,他和所罗巴伯一起从巴比伦回归,当时是公元前536年。撒迦利亚先知出生於巴比伦,随从祖父和父亲回归,在少年时期蒙召作先知(亚2:4), 他同时也是一位祭司。撒迦利亚书1:2-6节是整卷书的钥句,如果百姓要享受神的恩典,他们必须回转归神,并愿意付出代价,与神同工。虽然神的应许永不会更改,但人必须与神同工,与罪恶分割,这是蒙恩唯一的途径。所以神对以色列人说:“你们必须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 撒迦利亚四次提醒以色列人说“你们的列祖”,显示以色列人与其他人不同之处,他们是被“分别为圣”,专属耶和华,必须与神站在同一阵线。神如同慈父一样,随时饶恕回转的儿女,并随时转向他们,施恩予他们。

第一个异象:“红马的骑士站在番石榴树中间”(17-17)

撒迦利亚先知在夜间观看,见到一个骑在红马上的骑士,此骑士是指道成肉身前的基督,祂是一位受瞩目的骑士,其余的骑士跟在后面,可见祂身份的不同。其次撒迦利亚1:11节说,其他的骑士向祂汇报,可见祂是一位领导者。“红马”是代表流血和战争,基督的第二次降临正是在世界大乱之中,因此将会有流血和战争的场面出现。

此人站在番石榴树中间,在巴勒斯坦处处可见番石榴树,此树极其矮小,常用来代表以色列(赛41:19;55:13)。“站在窪地”表明以色列将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外邦人的时期必受到极大的痛苦。然而耶和华的使者为以色列人求情,到底神的怒气何时了?难道70年的被掳痛苦不够深重吗?其实以色列人所受的刑罚和苦难直到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尚未止息,因为他们不信弥赛亚已经降临人间,“反犹太主义”这名词直到今日还能找到。虽然选民受到审判,然而神基督仍然没有离开他们,基督在人类的苦难中永远与属祂的人同在,这是神与选民所立的“永约”——祂的选召和拣选是永不后悔的。(腓1:29)。

第二个异象:四角和四个匠人(118-21)

撒迦利亚又举目观看,见到“四角”。“角”是能力的象征(耶48:25,诗75:10)。在先知的预言里,“角”也代表外邦的王或外邦政权,因为在神眼中外邦的四个强权国家就是“巴比伦、波斯、希腊和罗马”。不过有些学者认为,“打散”这词是用过去式,所以应该是指“埃及、亚述、巴比伦和波斯”。无论是过去式或是形态式的动词,都是指列阔对以色的压迫,这是不争的事实。以上所指的四个外邦强权必对以色列民造成不可描述的苦难,直到基督第二次的降临。

第三个异象:一人手拿準绳(21-13)

此段经文是描绘千禧年国度中的耶路撒冷,这可指基督第二次降临的时候的情景。撒迦利亚先知又举目观看,他看到一位手拿準绳的人,此人到底是谁?他是耶和华的使者(撒1:8),那么“少年人”又是谁呢?应该是指撒迦利亚,当时他还是“少年人”。神要作耶路撒冷的“火城”,围绕在以色列民四周保護他们,如同在出埃及时神用“火柱”和“云柱”保護引领以色列民在旷野行路。如今他们从北方的巴比伦逃返回故土。果然二年后,巴比伦就被波斯消灭。这里也可以描绘将来教会在大灾难中,神要毁灭大巴比伦城,将教会被提到半空中与主相会,这是启示录中的预言所说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