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朱素英
漫长的暑假来临,让孩子们抓紧参加各种学习或活动班,还是任由他们在家里睡睡觉、看看书,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长们应如何指导孩子过一个充实又有意义的暑假?
暑假对于孩子们来说,总有一种兴奋的感觉。不用上学,不用考试,不用……应该可以好好休息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双职父母越来越普遍,导致年幼孩子(12岁以下)无人看管照顾,被迫一定要参加「暑期活动」。当然,有些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但有些则只是父母想他们参加,每年如是。孩子们对暑假的感觉既爱又恨,很矛盾。因为他们渴望有安宁与休息,甚至在家玩玩具,也比「东奔西跑」来得好。
暑假真的很宝贵,只有读书阶段才能享受这种悠长假期,就业后,就很难享受到假期的乐趣。所以家长应该「善用暑假」来增进亲子关系,否则,等子女长大就追悔莫及了。
我们要重整「善用暑假」的概念:
- 暑假不单是读书天,乃是缤纷活动日。应该帮子女报读一些有兴趣的活动。
- 应以休息为主,活动为辅。除了安排活动时间,也要安排休息时间。
- 暑假是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时光,父母应争取安排,并在当中享受。即使白天孩子已参加了活动,晚间也可以安排多些亲子时间。在没有功课压力下,亲子关系应是最融洽,也是最容易建立的。
- 把握假期,做一些平日不能花太多时间做的事。
- 旅行或露营是让人身心放松的好活动,更是增进关系的好时机。
- 制造生活体验的机会,到机构做义工,或帮助邻居和亲友。
- 现今孩子成长,大都朝着多元智能培育模式来发展,父母可从这方面筹划。6至10岁由父母安排;11至12岁与子女商量,参加双方同意的活动;12岁以上可以给若干程度的自由权,让子女自由选择。
- 选取活动的标准是让孩子开心,父母安心。
- 教导子女有妥善安排,乃是善用时间的最好训练和机会。
- 回想自己对暑假的渴望,从而了解你子女对暑假的渴望。
暑假既然是孩子的天地,就要以他们的兴趣或能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或是可以发掘他们的才能为选择依归
父母可考虑选择:
- 报读暑期营,条件是能增广见闻。
- 报读教会办的暑假营,既可认识真理,又可塑造品格。
- 参加水上活动、野外活动体验营。
- 兴趣营:运动、音乐、美术、手工艺、语言等。
漫长的暑假除了安排子女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外,家长可以放假一至两周陪陪孩子,刻意安排一些亲子时间。
家长不妨考虑安排下列活动:
- 自制暑期营:组合三至四个家庭的小朋友,由父母充当导师或请专人回家,在家设计一些活动让小朋友学习,课程内容自由度很大,可以是音乐、手工艺、种花、国语、法语、下棋、EQ等小组学习,功效很大。
- 长程或短程的旅游,若能自己安排最好,跟旅行团也不错。
- 探访国外亲友,远近不拘,让子女跟随父母学习人际关系的技巧。
- 美化家居大行动,一起粉饰厅房、修葺花园、维修房屋、一起动手做木工等。
- 「车房大拍卖」(Garage Sale),顺道把家中杂物来个大整理。
- 自由空间周:家长也需安排一些日子给子女「自由运用」。
- 培养德育,增进EQ:为子女的成长及将来发展作好准备。
- 安排家庭露营、钓鱼等活动。
- 亲子一起逛逛书店,嗅嗅新书气味。
- 教导子女正确使用上网知识,不要只埋怨子女失控玩电脑,却忽视教导子女如何正确使用。
有些家长问:暑假应否参加补习班?如果从暑假运用的原则,似乎就不应该安排了。但是有些孩子对某些科目基础不太好,程度跟不上,父母则可适当安排,对症下药,以「个别教授」形式帮助孩子,使他们在新学年适应得更好。不过,切忌由早到晚都要上课。如果子女的功课已平平稳稳或相当不错,家长就应放过他们,让他们过一个愉快的暑假吧!
也有家长问,如果整个暑假都「玩」,会不会令孩子心散,九月开学不就要一段日子适应吗?我觉得这要靠家长们的妥善安排,像安排活动有动态也要有静态,前半期动态活动多,后半期静态活动多,有活动周,也要有休息周。活动安排要取其平衡,千万不要一直都是玩。家长一放暑假就让子女参加暑期活动,九星期都玩乐,结果孩子放完暑假,比上学更累。孩子们可能会大叫:「我讨厌暑假!」
孩子从幼稚园到大学毕业前(有些读Co-op便没有大学暑期生活),算起来,只有十来个暑假。十二岁前,他被迫让父母安排。十三岁后,可以自己安排。父母除了让子女过一个愉快及有意义的暑假外,也应抓紧机会与子女进行亲子相聚的活动,让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虽然这些美好回忆可能只是某一项活动,但是父母若能在子女成长中多制造美好的回忆,可以影响子女一生。开明的父母,要坐言起行啊!
来源:真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