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19:11-21:8节
思考问题:终极实情的七异象 (一)
千禧年
这段经文是启示录最难解或者说是最多争议的地方。一般上,从释经书对启示录二十章的解释即可知道作者大概会怎样解释全卷书(20:2-7节),每一节都清楚的提到千禧年,字面是一千年,但将它放在基督教历史中去,情形就不是那么清楚了。关于这问题,释经者通常分为三派。仔细分析各种千禧年说之后,就看见问题並非僅僅涉及历史时间而已。另一方面,人对千禧年的解释也深受他们对全书的理解所影响,甚至是对全本圣经的理解所影响。为了更好的掌握这三派的概念,以下的一些资料能帮助我们明辨是非。
1.有关资料
首先,大家都同意,第二十章之前,至少有一次提到主荣耀再来的事,较多人以为在19:11,12节,即使不在那里,也在较早的篇章里提到了。
第二,第二十一章所写的是新世代的开始,第二十章种种的恶事已经不复存在。
第三,两者中间夾住了第二十章的事件,撒旦被捆绑,扔进无底坑,拘禁一千年。圣徒作王千年,撒旦复出,最后一击和失败,审判,一切的恶被徹底剷除。
第四,新约其他地方有关末世的事件,全部或局部都是在启示录第二十章的时序之內的,一般假设如此,当中有福音传遍天下,以色列得救,大背道,大灾难,不法之子,敌基督的出现,被提,圣徒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7)。
根据这些资料拼出来的三𠆤教义理论分别称为前千禧年派,无千禧年派和后千禧年派。
2,前千禧年派
a.立场
这一派的立场认为启示录是按字面解释的真理。它包括两方面:
第一,它所描述的事物在字面上是真实的。捆绑撒旦一千年就真的是整整一千年,但並不一定是用铁链绑住,仍是指牠完全降伏在神的权威之下。
第二,时序要依照经文先后而定。在历史上,基督首先降临而后捆绑撒旦,是启示录19和20章的次序。千禧年这概念是出自启示录20章。
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来理解前千禧年派的观点和立场:即基督带着权柄能力而来,粉碎撒旦的权势,使睡了的基督徒复活,在地上设立圣徒的国度。一千年之后,撒旦东山再起,攻击圣徒,失败之后永远灭亡。死人要复活,有白色大宝座的审判,恶人终于消灭,新天新地在人间。
前千禧年的长处在于它使启示录不是一本专属约翰的神秘书本,也不让它封尘在第一世纪的历史处境内。这派的支持者专注看启示录是神给这世代和未来世代的信息。
b.偏差
由于前千禧年的立场是以字面解释为主,它有两亇危险:
第一,过分天真地解读启示录,造成偏激的言论与行为,一味追求纯物质的一千年圣徒统治。对于败坏的人性本能而言,这是极具吸引力的。
第二,过于注重揣摩时序,一味的画出详尽的时间表,会引发另一类的偏差:如大灾难是在圣徒被提之前或之后,计算外邦人的日期等。这变成是纸上谈兵,只满足人的好奇心,与实际生活脱勾,失去真实意义。
3.无千禧年派
a.立场
这一派与前千禧年派正好相反,他们不以为其中的描述或时间顺序是单按字面来解释。书中所形容的事物绝大部分的是象征式的,不是字义的。如锁链和无底坑都不是实物,因此,一千年大概也不是。当然他们必须选定那个是象征,那个不是,以及象征又该如何解释。
无千禧年的论据是有关主再来的日子,又称主的日子,亦即万物的结局。如果第19章已经讲出结局,即使20章提出一千年,这一千年应该是在历史里面的时间,是20章1-6 节的倒敍。捆绑撒旦,头一次复活,千禧年,全是今世的比喻,都发生于基督降生到再来之间。邪恶势力还要作出最后的反击,这也是大灾难,不法之人要出现等预言的背景。这派的看法是:基督回来时並无其他解释所期待的千禧年,即是一段独立的,善恶分明的基督教历史。
这派的贡献是持守住现今教会时代圣徒属灵的统治而不是对将来作王的盼望。他们放眼今天,每天为基督而活,而不是昨天或明天。
b.偏差
这一派的危险是当某些特别的象征被解释为一股真理,力道就没有了。尖锐的地方给磨掉了,急切性,热切期待之情也减退了。无千禧年派要守住从比喻里所见的真理並非模糊的灵意,而是力道十足的真相:要比异象中所见的更加实在。
4.后千禧年派
a.立场
这派是对之前的两派的解释都不完全满意。前千禧年派是以字面为真实的基础,无千禧年则是以象征与灵意去解释历史。他们更注重渴望那一千年是历代从未出现过,更有力地捆绑撒旦,更精采的圣徒作王之日。
那一千年是与众不同的一段历史,见证着善徹底地胜过了恶。有些人将之理解为社会的进步,有些人则较忠于圣经重点的,期待着灵性上的大复兴,並且犹太人要空前大规模归主(罗11:12),而福音要传遍天下,向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24:14)。在千禧年之后,历史要迈向唯一的高潮,就是基督再来。
无论是属于那一派的基督徒,都是乐观的,因为知道神最终掌权。然而接纳这观点的人是比乐观派更加乐观的人。他们也是普世宣教的一股力量。
b.偏差
由于过分注重教会成功的应许,却把同等有关祸之将至的警告淡化。过于安分,认为凡事会越来越好,这只会叫人流于自满。听不见基督紧急的呼唤。要他们发热心,保持警觉性。
结论
启示录20章不同的解释都有它的属灵价值。我们要问:圣经要我们从其中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在衡量过三种解释后,我们如何从其真实的根源中,找出当接受的立场和理由。威尔克认为定準原则是以整本新约的教导为规范而不是个别的章卷或段落。对使徒教会而言,它是象征性的词语,且是不受时空所限的。对于那些能够摆进历史的人物事件,也不可单凭启示录一卷作为依据,以为是它独有的,乃应视之为以多姿多采的文字,把非象征性文字的福音书和书信题材加以覆述而已。这是将启示录的含义和教训应用在今天的适当作法。
问题:
1.在解说和认识千禧年这个神学理论时,我们需要具备那些基本的资料去分析各种不同的立场?
2.你个人是更倾向那一个千禧年的概念?你选择的原因是什么?
3.后千禧年让人对未来更充满期盼,期待灵性的大复兴,犹太人大规模归主,使人更乐观。这样的思潮在十九世纪殖民主义大行道时,有基督徒以为这是黄金时代的来临,眼见黑暗大陆被打开,双重的福祉,即是文明与基督教前所未有的传遍了世界。从今天世界的角度看,这个历史的局势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功课和启示?
祷告:
亲爱的天父上帝,你是慈爱信实的主,信靠你的人必蒙主的眷顾与保守。在千禧年这属灵世界的启示里,求主赐给我们智慧去学习,更加谦卑的与主同行,凡事尊主为大,以基督的的心为心。愿圣灵浇灌与恩膏在真正属神的儿女们身上,在这末世的时代作光作盐,生命为主所用,凡事荣神益人。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圣名求。阿们!
以马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