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传与教会

◎于中旻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6:19-20)

现代基督教会的差传史,总不能不提到史密斯(Oswald Smith)牧师,和多伦多人民教会的名字。

史密斯牧师,并不是人民教会的创始人,也不是那教会的差传创始人,不过他发扬了差传精神。他说过一句重要的话﹕如果有那么一天,我发现教会为维持本身所用的钱,多过对外宣教的费用,我就立刻辞职不再作你们的牧师,因为那表示教会已经成了一班自私的人,不配我作你们的牧师﹗

说这话并不容易。因为表明说这话的人,有舍己的精神,不是要建立自己的王国,而是顾到别人,对主的大使命郑重其事。他的教会不是顶大,算不上是超级教会,有四五千信徒,却差出了四百宣教士,在东方,常会遇到他们的宣教士。当然那些宣教士都是全职的,长期的,一切生活旅运费用,全由教会支付。

华人教会的差传先生

史密斯牧师“差传先生”的雅号,是教会中人所公认的。说华人教会的“差传先生”是郑果牧师,当然绝不会有人异议。郑牧师在菲律宾基督教会灵惠堂的时候,首先推行差传工作,洗雪了华人基督徒只顾己的自私形象。那时,他牧养的灵惠堂,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中型教会,有四五百人聚会,多属中等收入阶级。但他们差出了六十多位宣教士。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差传费用,远超过用于本教会的开支。这种最值得称扬的差传精神传统,到现在仍然继续下去。

差传的好处,不仅是遵行了主所交付的大使命,把福音传到地极,使万民作主的门徒,教训他们遵从主所吩咐的。不仅是爱心的施予﹔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扩大了信徒的爱心。因为教会的主耶稣基督说过﹕“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太六﹕21)。借着差传,可以把信徒从四堵墙中间解放了出来,叫华人信徒,不再只注意自己,只搞窝里反﹔而使信徒的心,注意到广大的世界,和世人心灵的需要。这是郑果牧师对华人教会永恒的伟大贡献。因为伟大的心,是伟大的教会必需的先具条件。

另一种差传方式

记得,好多年前,计志文牧师单独约我一同午餐。那时,中国布道会有一个堂会,刚刚开始差传工作,也算是华人教会中很早的﹔据说,差出了二三十位宣教士。我那时年轻,像是“童言无忌”,冒昧的问他﹕“计牧师,是真的还是假的﹖”

老人家不以为忤,好像还带着浅浅的微笑,竟坦白的说﹕“可以说是真的,也可以说是假的﹗”“怎么会是真的,又是假的呢﹖”“说真的,是实在有那些人,我们也支持他们﹔说假的,是那些人并不是我们差的,我们不过按月给他们寄几十块港币去,作一部分的生活费用,并不负担全部的薪水。所以,可以说是真的,也是假的。”

计老牧师好像是太坦白了些。现在,有一些教会,正是这般作法。当然,不论怎样差,有差总比不差好。不过,这样作也会给搞华人教会差传史的人,带来某些难处。因为不同的教会,都在办差传,也都是部分支持几十个人或团体的费用﹔这样,好多个教会加起来,该是差出了好多人喽﹗其实,几十加几十再加几十,还是那同样的几十名,这笔帐好难算,任何电算机都解决不了这简单的问题。这是真的问题。记得,有一位牧师说过﹕只差钱的“廉价差传”,差点儿钱而不差人,用不着感觉牺牲,不过是贿赂自己的良心,以为是遵行了主的大使命,实在不如不差更好。正是﹕此种不差胜有差。

也许,这话说得有些过分吧﹗至少我认为经济力过于薄弱的教会,自己教会又无人可差,跟别的教会共同负担某一宣教士的费用,是实际可行的起步。当然,起步不是止步。

新起的差传

有一种更晚近的差传方式,是就地取材﹕由差会供应所需的费用,在工作地区征取传道人员,而差会则给予全部经费,视实际情形逐年减少,直到能完全独立。

这种方式有它的好处,是不必远道差出宣教士,跨越大半个地球去宣道,不必去克服语言,文化上适应的问题,不必考虑出入境的困阻,不必支付来往的高昂旅费,可以收到同样或更大的效果。缺点是所差的教会,不能有像派出“自己人”同样的关切,为他们负责祷告,跟他们保持联系。不过,这可以透过派驻工场监督,或巡回的差传事工负责人员,作为中间联络人。如此虽不是最理想,但总有一些的帮助。

小教会大差传

意外的是,不必是大教会,才可以作差传工作。有的小教会,也可以作极有意义而有效的差传工作。不过,用的是不同的方式。

有一个小教会,规模比灵惠堂更小﹔没有宏伟的壮观的教堂,没有豪富的信徒,如果论人数,连两个分支堂会加起来,也不过三几百人。只是些平凡的人。但他们差出了七八万宣教士! (相信你的眼睛,并没看错。)你说,那怎么可能呢﹖事实确是如此,可以向印刷厂查证。

为什么向印刷厂查证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派出去的是纸张宣教士,另一个名字叫书刊,印刷厂的计帐错不了。所差的宣教士,每两个月一批,继续出去,不休假,不退休,日夜不息的工作。可惜,有少数“殉道”了﹔幸而并没有一般宣教士殉道损失那么严重,盼望为数极微,而且我们要祷告,其数越少越好。另外,也听说有被监禁的﹔希奇的,有的是被教会所监禁了,进了门就被扣押起来,不能正常的出去工作。希望那只是没根据的谣传。

这教会的信徒们,比许多大教会所作的还多。不幸,有的大教会,只坐在那里,什么都不作,让别人负重担。而这教会却尽上了自己的力量,支持文宣工作,在这圣工上面,奉献时间和财力。文字宣教士,从这里大量的差了出去,遍及世界各地。真作到了约翰卫斯理所说的豪语﹕“世界是我的工场﹗”这样,岂不是小教会变成了大教会﹖

我不必告诉你这教会的名字。但你也可以作。

非拉铁非教会

在启示录中,主耶稣吩咐约翰写信给七教会,非拉铁非教会得主的称赞和应许﹕“我知道你的行为,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没有人能关的。 “(启3﹕8)

这个教会并不怎么特出,只是“略有一点力量”,何等的平凡﹗也许,就在我们街头的转角处,你不会注意。他们没有跟大有力量的教会相比,说﹕“那些更多力量的大教会去作好了﹗”也没有说﹕“等我们增长够了再作吧!”而是立即把信仰化为行为,使用那一点力量,爱主遵守祂的道。主称赞欣赏他们,给他们一个应许﹕“敞开的门”!

你羡慕这应许吗﹖你有没有想到﹕敞开的门也是没有安全感的﹖还是闭门家中坐来得安适。在福音事工上,正如保罗所说的﹕“有宽大又有功效的门为我开了,并且反对的人也多”(林前一六﹕9)。这是必然的反应﹕如果传福音,向黑暗的权势挑战,不能期望不遇到反对。但是,这是为爱主而工作的。主应许﹕没有人能关的。是有价值的永恒工作。

愿我们效法非拉铁非教会,差遣宣教士出去,努力支持众多的文字宣教士,费用低,但效果却不低。

你想想看这么多宣教士的工作,效力该有多大﹗地面上不是有很多区域在闹工人荒吗﹖不是常听人在说“庄稼多,工人少”吗﹖解决的方法,是尽量差遣纸张宣教士!不止是传福音,也能教导,牧养。这是初期教会时,使徒保罗所留下的方略﹕“所以弟兄们,你们要站立得稳﹔凡所领受的教训,不拘是我们口传的是信上写的,都要坚守”(帖后2:15)。用口,用书刊传福音,也用书刊把主一切所吩咐的,教训信徒遵守。

最后,该加以说明﹕并不是说,只有文宣是宣道事工,也没有限制于此。所说的,只是应该大力支持文宣事工。深盼不论是教会或个人基督徒,都投入,奉献,把文字宣道,列为宣道事工的重要部分,教会必然会在全地大大兴盛。你想想看﹗